追梦中文,不负韶华 ——访罗马尼亚中学生“汉语桥”冠军

2023-07-08 22:14:17

 汉语纳入世界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汉语真正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之一。2017年,罗马尼亚教育部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自此,高中生可以用汉语参加高考会考,将汉语纳入学分课甚至必修课的中小学增多,罗马尼亚汉语教育迅速从高校向中小学辐射,低龄化发展趋势显著。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中小学汉语学习者。

 2021年是“汉语桥”品牌设立20周年。笔者在罗马尼亚工作近7年,先后以指导教师、评委、带队老师、赛程总协调的身份参与“汉语桥”比赛,也欣喜地见证了选手们的成长。笔者采访了四位罗马尼亚中学生“汉语桥”冠军,希望他们的故事可以激励更多中文学习者。玛拉(2017)和安明(2020)目前在罗马尼亚读高中,刘洋龙(2016)和丹尼尔(2018)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之桥:汉字很难,但汉语好听,越学越有意思

 20年来,作为广受关注的汉语“奥林匹克”,“汉语桥”首先是一座语言之桥。参赛选手们通过比赛展示自己的汉语学习成果,同时,参赛经历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和信心。

 在罗马尼亚,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晦涩难懂,大家会反问:“你说的是汉语吗?”由此可见,在了解汉语前,对罗马尼亚民众来说,这门语言很是难学。四位冠军均表示,学习汉语确实不容易,汉字的书写尤其困难。但是,这仅限于深入了解汉字的知识体系之前。目前正在读高中的安明说,在汉语课上,他发现汉字有很多学问,“住在山上的人,叫做‘仙’;一片树木在一起,就成了‘森林’”。而在从小热爱绘画的丹尼尔眼中,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双眼睛,它观察、再现、描摹着这个世界,“‘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玛拉的爸爸是罗马尼亚阿拉德瓦西里·戈尔迪什西部大学的汉语老师,她和爸爸每天早上都会坐在一起写汉字。

 四位冠军选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并不执著于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汉语本身很有魅力,四个声调像音乐一样好听。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热爱,是他们学习汉语的内在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汉语学习的难度,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年仅16岁的安明痴迷于汉语学习,他自学了上海话、东北话、广东话,爱好快板、相声等中国传统语言类艺术,曾在中国大使馆用汉语表演单口相声。安明立志成为一名语言学家,深入研究汉语这门语言。

安明表演单口相声

 

文化之桥:书画很美,武术很酷,中医很神秘

“汉语桥”舞台上,选手们除了展示语言技能,也会借助节目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回忆参赛经历,丹尼尔一边朗诵郑板桥的“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边现场作画。

记事起就开始学习素描和水彩的丹尼尔,在一本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书中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画,“水墨丹青的异国山水景象让我如痴如醉”。为了学习中国书画艺术,丹尼尔努力学习汉语,并如愿拿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入读北京语言大学。在北京,他常参加书画活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跟国画专业的中国学生学画画。2020131日晚,为庆祝中国传统春节,寒假回到罗马尼亚的丹尼尔,在自己的家乡苏恰瓦举办了个人画展,他把在中国学到的东西介绍给家乡民众。

2020年丹尼尔给罗马尼亚苏恰瓦民众介绍自己的中国画

 

同样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刘洋龙也热爱中国书法,他是潘体书法艺术传人陈兆麟先生唯一一个外国弟子,跟随老师活跃于中国很多书法活动和比赛中。

 

刘洋龙和书法大师陈兆麟先生合影

 因为从小喜欢看李小龙电影而与汉语结缘的他,另外一个兴趣爱好是中国功夫。刘洋龙是北京语言大学散打队队员,他每天坚持练习散打、太极拳。“毕业后我打算去少林寺训练三年,然后回罗马尼亚做一名少林武术教练。”

 玛拉的爸爸曾在中国学习中文,学习期间经常到河南少林寺游览,同时学习少林武术。玛拉童年里最好的朋友是中国动画片里的哪吒和孙悟空。2017年和2019年,她两次随父母到中国旅游并前往河南少林寺拜访爸爸上学期间的朋友、武术师傅。玛拉表示:“我因武术与汉语结缘,在汉语学习中我又爱上了中医。在我看来,中医的望、闻、问、切也是很厉害的功夫。我妈妈和姐姐都是牙医,我希望像她们一样成为白衣天使。所以,我很希望将来有机会学习中医,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玛拉在河南少林寺

 

 友谊与心灵之桥:今日是学习者,明日做传播者

 四位冠军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自己的汉语老师,尤其感激汉语启蒙老师对他们汉语之旅的引导。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大门。通过“汉语桥”舞台,他们认识了世界各国的汉语学习者。

“汉语桥”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座语言之桥和文化之桥,更是友谊之桥、心灵之桥。在不久的将来,汉学家安明、中国书画艺术家丹尼尔、中国少林武术大师刘洋龙、将中西医成功融合的玛拉医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万千青年,他们学以致用,现身说法,将汉语及中国文化介绍到自己的国家。这也是“汉语桥”的初心:支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用双眼见证中国,以心灵感知中国,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 曹瑞红 供稿

 

 

联系方式
地址: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电话: 86-10-63240618
传真: 86-10-63240616
邮编: 100083
邮箱: info@ci.cn
社交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