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上午,在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驻地CUFOP,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一行4人与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50余名师生,共同见证了北京非遗“和香制作技艺”工作坊在孔子学院揭牌。
首先,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孙亮主任介绍了中国非遗瑰宝“香”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渊源,以及香的制作方法和用途,让大家了解到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香不仅兼具修身养性和与艺术融合的独特文化内涵,还是一种沟通天地、敬奉神灵的媒介。他赞扬科摩罗素有非洲“香料之国”的美誉,盛产丁香、香草、依兰等特色香料,表示2025年恰逢中科建交50周年,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应邀组织专业团队赴科摩罗开展香料专题调研,中心愿以此为契机,以香为媒介,推动两国文化、经济深度合作。孙主任的精彩介绍以及对中科两国制香文化、技术交融的畅想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接下来,孙主任现场教学员制作包含丁香、沉香、桂花、茉莉等多种香料的中国香囊,让他们了解了中国香囊丰富而有趣的历史内涵。



作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香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孙主任与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共同评选出10名优秀学员加入工作坊,并现场举行了中国传统的拜师仪式。孙主任为“徒弟们”送上了准备好的礼物,并合影留念,未来,孙主任将系统教授他们中国香文化知识以及香料制作技艺,期待他们学习相关技能后,能挖掘本国丰富的香料资源,推动香文化可持续发展。

孙主任一行还从中国带来了沉香制品和椰枣、糕点等美食,与学员们共同分享、品鉴。学员们高兴地与团队老师深入交流,也随即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歌唱祖国》《大中国》等歌曲,得到了团队老师的赞扬。

最后,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与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工作坊挂牌仪式。本次活动是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中文+”学习方式的完美体现。未来,孔院部分学员将通过学习香文化知识和制作技术,以“中国技艺+科摩罗原料”的创新模式,推动两国香文化从“交流”迈向“共创”,不断丰富中科友谊的内涵。
稿件:杨长干
摄影:孔元
编辑:闫颖
审核: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