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大孔院第八届“丝绸之路:传统与当代”学术及实践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4-01-18 19:33:40

当地时间119日,由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简称:新西大孔院)主办,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新西大人文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中国新疆大学共同协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传统与当代”国际学术及实践研讨会圆满落幕。本届国际学术及实践研讨会为期两天,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探讨了一系列与中国历史、国际关系和文化以及国际中文教育有关的现代研究与当前问题。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中国新疆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韩国庆熙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第112中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人民历史、考古学与民族志研究所等28所中外高校、中小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教师、研究生以及独立研究员等近120人参加,共进行了近70场报告。

118日上午,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教育出口部部长叶甫盖尼·萨盖达克、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安德烈·祖耶夫、新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李晓东处长、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科研负责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谢尔盖·科米萨洛夫、新西大孔院中方院长毕新惠、俄方院长尤莉娅·阿扎莲科共同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萨盖达克处长首先致辞,他向研讨会组委会表达了感谢,肯定了会议的学术及实践意义,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祖耶夫院长在致辞中提到了研讨会的广度和深度,广度在于会议已举办到了第八届,深度则是涉及多国、影响广泛。李晓东处长肯定了新西大孔院在促进新疆大学和新西大间联系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预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最后科米萨洛夫教授强调了研讨会的科学性与务实性,并祝贺了俄罗斯知名汉学家玛丽娜·克拉夫佐娃70岁寿辰。

在随后的全体会议上,西伯利亚联邦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达齐申做了题为“中国历史术语和概念的俄译问题”的报告,达齐申提到中国文化历史术语是建立在特定历史经验基础上的,很难在俄语历史概念范围内找到适用于反映中国历史现实概念的术语,因此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与探究。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高雅古丽·卡德尔进行了题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俄翻译文本建构特点对比”的报告,利用实际切分理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语篇单位进行分析,着重从结构角度分析连贯性句子主题、述题之间的关系,从主、述位结构角度研究该语篇连贯方面的特点和翻译问题,探讨汉俄政治语篇思维的基本规律。与会者向全体会议报告人提出了问题,现场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届研讨会设五个分会场。分会场一的议题为“东亚、中亚考古学和文化学”,下设考古学和文化学两个子会场;分会场二的议题是“中国哲学、神学与民俗学”;分会场三的议题为“丝绸之路的历史维度”;分会场四的议题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与政治”;分会场五设“汉俄互译研究”和“国际中文与俄文教育的教学和语言研究”两个子会场。各个会场涌现了诸多精彩报告,报告题目新颖,内容详实。报告者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呈现了一系列独具慧眼的分析和有力的观点。同时这些报告激发了与会者的深入思考。他们积极展开讨论,或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或分享经验。会场内交流互动频繁,参会者彼此倾听并积极回应。本届研讨会成果丰硕,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会议的学术质量,也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发,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依托新疆大学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人文学院的大力支持,新西大孔院每年举办一届国际学术及实践研讨会,如今第八届会议已圆满落幕。会议不仅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孔子学院在搭建学术与实践桥梁方面的影响力。展望未来,新西大孔院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实践,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中俄两国与其他国家的学术实践合作,为推动全球文化多元化和学术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方式
地址: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电话: 86-10-63240618
传真: 86-10-63240616
邮编: 100083
邮箱: info@ci.cn
社交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