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日|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泰一家亲”中国传统文化游园会

2024-08-14 16:27:53

       为迎接第十五个国际中文日,响应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联盟的号召,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于3月22日举办了“中泰一家亲”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游园会,揭开了皇太后大学孔院2024“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的序幕。

       活动伊始,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桃致辞。她提到,今年是第十五个国际中文日,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增进中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此次举办游园活动旨在为每一个热爱中文的学子打开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让更多人了解中文、爱上中文,成为中泰友谊的使者和见证者。希望广大师生在此次活动中共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

       随后,汉学院舞狮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醒狮表演。“起嘚隆咚呛咚呛”,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两头舞狮威风凛凛地出场,它们时而昂首阔步,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跳跃腾飞,动作神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整场游园活动增添了活力与喜庆。

        此次游园活动分为十个摊位,包括京剧脸谱、中国结、香包、剪纸、茶艺、书法、舞狮、中国传统佳节与美食等。所有摊位均由孔院学员精心布置,他们身穿汉服,飘逸风雅,把所学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自豪地传授给全校同学。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脸谱的“摊主”结合京剧片段和历史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京剧文化和各色脸谱的含义。同学们拿起画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脸谱与创意结合,描绘出一张张色彩鲜明、性格各异的脸谱。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内装辟芷、秋兰等香料,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包展位的“摊主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香包和各种香料、草药,并向大家介绍了香包的起源、用途及制作方法。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喜好调配出了一个个独家香包。

       “穿、腾、跃、翻、滚……”舞狮展位的“摊主们”举着狮头向同学们介绍了舞狮的历史发展、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并现场演示舞狮的技艺要点和演出流程,使同学们对醒狮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萌发了对舞狮运动的强烈兴趣。

       “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展位的“摊主”向大家介绍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和穿针乞巧等传统习俗,使同学们了解了七夕文化所蕴含的美好浪漫的情怀。“摊主”还特别准备了一个求签筒,同学们能够亲手摇签,得到一枚与心愿相关的签语,成为了活动的一大亮点。

       中华美食的“摊主们”此时已化身为一个个“中华小当家”。他们自己擀皮儿、拌馅儿、包饺子;自己用糯米粉制作汤圆皮,用芝麻制作汤圆馅儿,煮出一锅锅芝麻汤圆;在没有山楂的泰国,用草莓、苹果、梨等水果放进自己熬制的糖浆里,制作出一串串特色冰糖葫芦。在游园的间隙,同学们纷纷聚集在这个摊位前,细细品味着每一道美食的独特风味。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渐渐落下帷幕,但参与者们心中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却愈发浓厚。在这个以中文为桥的游园会上,中泰两国师生共同感受了文明互鉴的魅力,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此次活动是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2024“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的开篇,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精彩的活动陆续上演,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文字 | 秦晓

图片 | 胡若微

编辑 | 胡若微

责任编辑 | 秦晓弦

审核 | 张桃

联系方式
地址: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电话: 86-10-63240618
传真: 86-10-63240616
邮编: 100083
邮箱: info@ci.cn
社交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