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马里学生的双向奔赴
“你我为了同一个梦想,携手并肩远走他乡。
每次听到问候感到欣慰,不同语言汇成中国话。
听那不同肤色齐声说:‘你好中国,我爱你’!
未来总有一天会发觉,我们为自己而骄傲。
未来总有一天会见证到,中国梦的闪耀!”
——《瀚宇之花盛开》
我是刘惠子,目前是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国际中文教师,从事汉语国际教学已经快五年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国际中文教师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和这个西非文明古国马里的相遇相知始于中学地理课世界气候类型单元,十多岁的我从未想过未来有一天会在书本上标注的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典型代表城市巴马科里工作生活!在“一带一路”大时代背景下,直到2021年,我和马里相见了,开启了我和马里的缘分;我和马里的汉语学习者相识了,开启了一场我和马里汉语学习者的双向奔赴之旅!
2021年12月13日,是个特别的日子,那天不仅是我的生日,同时也是我在马里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的日子!当我看到被疫情耽误的学生那一双双淳朴、清澈、对知识极度渴望的眸子,我就知道这会是我们的双向奔赴!学生们努力认真学,跟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往前游,我尽最大努力带着学生们往前
游,我们的彼岸一致,这种双向奔赴所产生的幸福感和价值感是不言而喻的充实和美好,更使我永葆热情和热爱,全身心投入,并享受教学的每一分钟!
让马里学生更好地学好汉语、了解中国是我思考最多的事。即便教学大纲既定,教学对象都是马里学生,但我会根据每个班学生汉语水平情况、班级性格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即时调整,我会把语言和文化科学综合地融汇在一起。比如大一的地理课,本班学生汉语初级水平,我将语言点和地理知识及话题功能结合在了一起,再考虑本班学生绘画技能不错,每单元作业以绘本为主,最后将自己写的以口头形式汇报出来,练习了学生的绘图、书写汉字和口头表达。再比如,对于汉语水平在HSK3级水平学生的文化课,我会自编文化短篇语料,以阅读和文化体验结合形式完成教学,提高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体验中国文化。考虑到非洲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我会有意识在课堂操练环节增加节奏,提升学习趣味性,增加学生参与度。
2023年10月,我们的卡巴拉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卡巴拉新校区是目前西非最大的现代化校区,是“一带一路”推动下中马两国友谊的结晶。新学期、新校区、新气象,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师用着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学生们课后在书香味的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师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和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学生学习也更加积极认真,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念和希望!
我传播了知识文化,同时也收获了来自学生们的温暖和感动!感动于面对学习遇到的困难挑战,学生们为了心中梦想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坚守;感动于学生在看到五星红旗时捂着胸口唱中国国歌,学生们对我的祖国的尊重和尊敬;感动于在遥远的西非,马里民间组织马里武术联盟对中华武术自发的传播和传承!
随着“一带一路”在各个领域的推进,这条路也成为了学生们的追梦之路。我们学院毕业的很多学生,有的就业于在马中资企业,有的选择通过努力申请“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深造,学成归国后又服务于马里经济、医疗、建筑、教育、能源、军事等各个领域,造福马里社会,在各个领域为中马友谊的建设发光发热!
很高兴我陪着马里孔院携手走过了三个春秋,见证了他的成长!希望我们马里孔院,希望我们全球所有的孔院,茁壮成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未来,我们国际中文教师会一如既往的点亮“一带一路”,培养更多的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友好使者!
“跨越千山万水的追寻,心中充满了力量。
就在世界某个角落,有你和我认真地在绽放。
瀚宇之花,盛开在地球上!”
——后记
[ 作者:刘惠子(1992—),湖北人,国际中文教师,目前任教于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