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一路同行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周琪璇
2024 年,孔子学院迎来了品牌创立 20 周年。而我,也迎来了我与孔子学院
相识的第 6 个春秋。
初识孔子学院,是在 2019 年,彼时的我还是一名稚嫩的阿拉伯语研一新生,
抱着提高阿语水平的愿望报名参加了孔院志愿者选拔。在这之前,我从未接触过
“国际汉语教育”“国家汉语教师”这些名词。即便是在顺利通过选拔之后,我
依然有些忐忑。我真正了解这份工作吗?我真的能做好吗?我寻找着一个答案。
就在我对新身份感到迷茫时,我遇到了我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的引路人
——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郑启五。已过天命之年的郑院长是该孔院
的首任院长,最难的时候,整个孔院只有他一人,他得身兼院长、教师、行政、
搬运工等数职,每个星期还要乘飞机往返两个校区。尽管郑院长没有对外汉语教
学的经验,但他在异国他乡,执著地推进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为孔子学院
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深受鼓舞,从那之后,我便有意识地向这些汉教前辈学习。在孔子学院工
作的这几年,我也遇到过无数个像他一样为了汉教事业无私奉献的前辈。他们不
是只存在于书本中触不可及的形象,他们活跃在中国以外的广袤土地上,用言行
和智慧书写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教育篇章。
如果说这些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是我成长路上的灯塔,那么可爱的学
生们则是我心中温暖的光。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个学生,他本来患有口吃的毛病,
但为了学习汉语,他每天坚持练习发音,遇到读不好的词,他可以一天重复练习
三百次。就是这么没有语言天赋却又这么努力的他,最终获得了汉语桥比赛埃及
赛区的第二名。我也记得我教过的年龄最大的学生,她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
每次坚持第一个来到教室,上课跟不上进度,她就下课逐字逐句地请教老师,一
节课的笔记她记的比谁都多,一年后,她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师,我身边有优秀的同行,让我在专业上不断追求卓越;
眼前有努力的学生,让我在教育路上更加坚定不移。如今,我站在孔子学院成立
20 周年的新起点上,心中涌动着无数的感慨和回忆,我为自己能成为孔子学院的一员而自豪,也为自己真诚付出过的一切而骄傲。我坚信,孔子学院将以 20
周年为新起点,开启更加辉煌的明天。而我,将继续怀揣着热情,与汉语国际教
育工作者同行,与汉语学习者同行,与孔子学院同行,在需要我的土地上不断奋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