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李慧珍是韩国延世大学孔子学院组织的“2025感知中国·中文冬令营”的学员,也是放送通信大学中文系的会长①。2025年初,她参团前往四川师范大学开启语言文化体验之旅,这让她对中文学习有了更多的感悟。

李慧珍在延世大学孔子学院
注:①学生自治组织或社团的负责人,相当于学生会主席。
1
从陪读妈妈到文化使者
李慧珍的中文学习始于在美国纽约的育儿经历。“女儿小时候,我们在美国生活,当时发现美国的中文教育体系很成熟,也很完整。”为了培养女儿更好的竞争优势,她积极鼓励女儿从小开始学习中文。
2019年回到韩国后,李慧珍的女儿顺利考入了外国语高中中文系。为了在学习上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女儿,她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放送通信大学中文系,开始了自己的中文学习之路。从纽约到首尔,她从一位关注女儿教育的母亲转变成了一名致力于中文学习的学生,也将个人的学习逐渐转化为推动中韩文化交流的民间力量。
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曾让她的口语练习举步维艰,但李慧珍另辟蹊径,每日精读《人民日报》国际版,整理出三大本成语笔记;组织线上读书会,带领同学逐句分析《论语》译本差异。扎实的文本研读能力让她在2021年当选中文系会长,并将重心由语言学习转向文化传播实践。
2
吟诵声中的文化探寻
李慧珍特别钟爱学校的吟诵社团,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组织社团成员踏上寻访诗人足迹的旅程。在过往的寻访经历中,最另她难忘的是在赤壁的文化之旅。站在长江边,学员们一起吟诵曹操的《赤壁赋》,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奇妙的连接。去年11月,他们又前往长沙,感受了“惟楚有材”的历史文化底蕴,体会到“湘江北去”的壮阔情怀。
在飞往长沙的飞机上,一段意外的插曲让文化交流有了新契机。当时,她正专心翻阅社团自制的诗词吟诵教材,同航班的道知事②李明浩好奇询问后,对教材中每首诗词附带韩语注解和历史背景解读的做法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与赞赏,下机前李知事特意留下联系方式,表达了对支持未来相关文化交流活动的意愿。
注:②韩国省级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3
搭建民间交流的舞台
作为中文系会长,李慧珍成功策划了深受欢迎的“中文人庆典”。这个活动汇集了川剧变脸、诗歌吟诵、中国话剧、皮影戏表演及中文歌曲演唱等诸多节目,第一次举办就吸引了250名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庆典中川剧变脸的精彩瞬间、身着汉服朗诵经典古诗的学生,都令人印象深刻。李知事也特别到场参加,并表示:“这样用心传承汉字文化,你们正是我们需要的民间文化使者。”
此外,李慧珍也关注到中老年群体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与共鸣。她认为,这种情感来源于深厚的儒家传统影响。作为中文系会长,她主动记录了这些长者的学习故事,并开设了针对中老年学习者的中文课程,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保留住珍贵的文化记忆③。
注:③汉字在朝鲜半岛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
4
中文学习的当代意义
对李慧珍而言,学习中文不仅是帮助女儿或是履行社团职责,更是一种自我挑战。尽管发音问题有时会让她在公开演讲时受挫,甚至被女儿“嫌弃”,但她依然坚持不懈,并把中文作为终身的爱好。她相信,学好中文不仅能增强个人竞争力,还能促进两国民间更深层的理解与交流。中文对她而言,已从一项实用技能,升华成了文化追求和人生寄托。
李慧珍表示,延世大学孔子学院为她的中文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关键的平台与支持。中韩两国文脉相通,山水相连,学好中文有助于促进两国文化的民间交流与发展。她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参与延世孔院组织的语言文化活动,学好中文,让更多人领略中文之美,延续这段珍贵的中文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