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开展孔子学院周中保文学交流讲座。本次讲座诚邀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林温霜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跨越语言,心灵互通:中保文学交流与互鉴”。讲座由索非亚孔子学院保方院长阿克西尼娅•科列娃主持。
林温霜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保加利亚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副主任,保加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她长期从事保加利亚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保加利亚文学研究、中保文学交流、巴尔干民族研究等。林温霜教授于2013年获保加利亚议长颁发的“保加利亚议会奖章”,2019年获保加利亚教育部“文化推广特殊贡献奖”。
图一 林温霜教授介绍讲座主题
讲座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保文学家和中保文学作品的交流与传播。林教授介绍了鲁迅和伊万·伐佐夫。伊万·伐佐夫是保加利亚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评价伊万·伐佐夫为“文学上的革命者”,他在打破旧规范的同时也追求完美。鲁迅在书中介绍伊万·伐佐夫,并将他的著名文学作品《村妇》《战争中的威尔珂》《轨下》等译成中文。保加利亚翻译家也将诸多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保加利亚语传播到保加利亚各地。保加利亚翻译家先锋波拉·季米特洛娃·别利瓦诺娃(Бора Димитрова Беливанова)曾把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保加利亚语。
图二 林温霜教授介绍鲁迅和伊万·伐佐夫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保文学话语的相近性。林教授以保加利亚翻译家佩特科·希诺夫(Петко Хинов)翻译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为例,通过对比译文和原文,解释了保加利亚与中国文学话语和文学表达的相似性和相近性。
第三部分介绍了不同时空下的文学作品隐喻手法的运用。林教授以鲁迅文学作品《药》和保加利亚作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Здравка Евтимова)的小说《鼹鼠血》(Кръв от къртица)为例进行讲解。尽管两部作品在时代、地点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他们对诸如馒头(Хляб)、钱(Пари)、婴儿(Бебе)、生命(Живот)等隐喻手段和写作手法的运用具有相近之处。
图三 林教授对比《药》和保加利亚小说《鼹鼠血》
最后林教授表示,虽然中保文学作品存在差异,但差异中存在相似性。她希望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中保文化交流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进一步促进中保文化交流。
最后索非亚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秀明教授进行总结致辞。他表示,文化是流动的,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繁荣,封闭意味着停滞和落后,民间文学交流比官方交流更容易实现。他总结道:索非亚孔子学院的宗旨是致力于中保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保友谊助力。
图四 索非亚孔子学院保方院长阿克西尼娅•科列娃主持讲座
图五 中方院长刘秀明教授总结致辞
供稿:潘锡锡
供图:潘锡锡
审核:刘秀明 刘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