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6日,由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下称新技大孔院)、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高尔基儿童图书馆和生命树童书网、中国首都图书馆、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童心绘冬奥”——中俄青少年写绘互创大赛获奖作品展暨作品集《童心绘冬奥》新书发布会在俄罗斯社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公共科学技术图书馆盛大启幕,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崔少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生命树童书网(中国)创始人张明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微、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康伟、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新西伯利亚州文化部国家文化政策局副局长库扎耶娃·伊琳娜(Kuzaeva Irina)、新西伯利亚州高尔基儿童图书馆馆长科斯金娜·奥莉佳(Kostina Olga)、俄罗斯社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公共科学技术图书馆馆长丽祖诺娃·伊琳娜(Lizunova Irina)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崔少纯总领事在致辞中说道:“此次活动以冬奥为主题,为中俄两国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创作交流与风采展示的舞台。作为中俄友好的新生代,两国青少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文艺作品演绎和呈现了自己眼中的冬奥会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既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期盼和祝福,也在分享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谊。2022—2023年是中俄体育交流年,此次活动将助力交流年开好局,推动两国更多青少年参与到友好交流中,共同续写中俄世代友好的新篇章。”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表示,本次比赛作品描绘了中俄两国儿童心灵沟通和纯真友谊的新画卷,书写了当代中俄两国友好交往历史的新篇章。庞伟副局长提出在中俄两个冬奥举办国之间举办这样的大型创作比赛,弘扬了奥运精神,更体现了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了以青少年美育和文化创造力助力北京冬奥的目标,未来两国文化主管部门将继续通力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机构在更多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出版集团董事长康伟指出,大赛的举办是对共同开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的践行和弘扬,为推广冰雪运动,营造“迎冬奥”浓厚氛围做出了贡献,新书的发布一定能给两国青少年带来精神上的丰盛滋养,并在两国人文交流,夯实友谊方面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代表大外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孔子学院在本次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对活动过程进行了介绍,讲述了征稿、设展两大环节中的闪光时刻及各项成果,她表示首图将继续加强和俄方公共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打造公共图书馆文化品牌活动,以多种方式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共读共学,令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新西伯利亚州文化部部长雅罗斯拉夫采娃在讲话中分享了自己与孩子们去大连、哈尔滨参加活动的感人经历。她强调疫情之下,新西伯利亚政府从未放松多方尝试与中国进行文化领域合作,科学研讨会、艺术合唱团等项目遍地开花。本次作品是在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下进行文化交流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今后将继续开展大规模的创新文化活动,拓宽交流领域。各位发言人及现场嘉宾预祝优秀作品展、新书出版取得圆满成功,并对各位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祝贺。
该项目于2021年4月正式启动,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向中俄两国儿童与青少年征集主题作文,两国小朋友互相为对方小朋友的优秀作文绘制插图,旨在通过中俄青少年共同创作和互相了解他国艺术与文学作品,加强中俄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该项目共收集原创征文作品两千余篇,绘画作品一千余幅。优秀作品已在冬奥会场址北京首钢三号高炉博物馆、首都图书馆展出,观展人次超十万。本次作品共展出优秀作品80幅,展出3个月。
在新书发布会上,新技大孔院院长赫理普诺夫·伊戈尔(Khripunov Igor)和高尔基儿童图书馆馆长奥莉佳对本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书共收录了181篇优秀作品及配置的插画。所有文章均配有国际专业团队精心制作的中俄文翻译及双语朗读录音。
这本凝聚心血的作品集出版实现了三个首次,一是首次由两国青少年协同创作,二是首次与俄罗斯设计师跨国合作,三是首次在中俄两国同步出版上市。新书共520页,封面设计色彩亮眼,童真童趣,滑雪娃娃的形象不仅紧扣冬奥主题,更暗含中俄两国青少年携手并肩、互助互进,两国人民友谊长存之意。
活动当天,伊戈尔院长为小艺术家们颁发获奖证书,仪式上选手纷纷骄傲地与自己的获奖作品合影,分享这喜悦的一刻。新技大老师们还带领现场小朋友观赏冬奥吉祥物动画片,进行写画问答游戏,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体育之美和中国文化之美让孩子们及到场嘉宾真切地感受到了汉语和冬奥的别样魅力。
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新技大孔院教师、中俄双方大赛组委会成员、大赛评委和新西伯利亚州文化领域青少年事务社会委员会代表、中小学参赛指导教师、优秀作品获奖者以及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200多人。
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俄罗斯RIA电视台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对新西文化部部长和新技大孔院院长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