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星期二,土耳其时间14:00-17:30,北京时间19:00-22:30,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视觉艺术、新媒体与中国再现——中国故事工作坊”活动在ZOOM平台顺利举办。
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的四位学者做了主旨演讲,他们分别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带头人、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智华教授;艺术与科技专业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资深信息咨询师、高级工程师朱爱华副教授;动画专业负责人谢晓凌老师;摄影专业负责人丁力老师。本次活动由海峡孔院土方院长Hale Eroglu Sager博士和中方院长陈晓兰教授联袂主持,杨斐老师现场翻译,来自海峡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师生线上参加了此次活动。
视觉形象传播在国际文化交流及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丰富多元的中土文化交流形式,本次活动借助新媒体,通过“视觉艺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再现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百年来中国的建设成就。
1.孙智华:全媒体视域下的视觉中国
全媒体的概念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的表现手段。孙教授从中国网络产业介绍、媒体业态特性分析、新的传播手段和实例分享这四个方面展现了现阶段中国在全媒体视域下的视觉传播现状。孙教授提到,如今的全媒体时代进一步呈现视频化和直播化的趋势。电商将会变成重要的变现手段,短视频也将持续引领行业风口,互联网企业将会增加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在全媒体领域的投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孙教授还介绍了一些新的传播方式,例如VR技术的运用、5G技术的使用、人格化传播方式等。最后,她以实例分享,进一步分析了人格化媒体传播的重要性。
2.朱爱华:光影的故事——中国光影科技艺术漫谈(以上海为例)
中国元宵灯会和里昂灯光节都体现了人类早期对光影的使用。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灯光秀也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样貌。朱老师为我们阐述了光影秀的三个应用场景:建筑的巨幅外立面、建筑室内和物体,而后分别用三个著名的灯光秀案例展示了它们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表现效果及其讲述的“故事”,内容翔实、专业,视频材料生动有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朱老师强调,灯光秀的“灵魂”不是炫技,也不仅是绚丽多姿的视听体验,而是它生动呈现的“故事”能够给人带来感动和启迪,凝聚人的精神力量。
3.谢晓凌 : 中国水墨画与动画艺术的融合
谢老师提到,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这个画种区别于西洋画,也被称为“中国画”。谢老师对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和绘画载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她强调中国画对于绘画工具的使用非常讲究,不同材质的工具也会影响绘画效果,而中国画的载体也不可谓不丰富,可画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等物之上。中国画按照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谢老师以中国画中“竹”和“莲”为例,阐述了其寓意、用色、浓淡、画法的不同。最后,谢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水墨动画《武松打虎》,并讲解了片中的中国画元素。
4.丁力:摄影与交流
丁老师对中国摄影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他肯定了纪实摄影在中国摄影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观念摄影的登场也把摄影创作带向了新方向。进入新世纪,中国摄影既在摄影观念与语言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又在艺术制度上获得合法性方面有重大进展。如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将媒体内容数字化,因此,摄影不仅仅用于客观记录生活和观察世界,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创作与体现的重要形式。在此背景下,现在的摄影教学更加注重锻炼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在训练传统摄影技巧的同时,加入了更多激发年轻人思考的课程,而纪录片和社会纪实类摄影同样也是摄影教学中的重点。丁老师通过展示大量的学生作品来分析学生在纪实摄影创作方面的创新和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反映了新媒体背景下的摄影创作情况。最后,丁老师再次强调了交流的巨大意义,并提出希望与土耳其同行进行更多的交流。